11月11日,类人离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员隔通知》(下称《通知》),其中,间优在积极稳妥抓好防控措施的类人离优化调整方面,有四类人员的员隔隔离时间发生重要变化。 其一,间优对密切接触者,类人离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员隔期间赋码管理、间优不得外出。类人离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员隔第1、2、间优3、类人离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员隔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间优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其二,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在居家隔离第1、3、5、7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其三,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由“7天集中隔离或7天居家隔离”调整为“5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赋码管理,第1、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外出的不前往人员密集公共场所、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其四,对入境人员,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入境人员在第一入境点完成隔离后,目的地不得重复隔离。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为此,病毒学家常荣山对第一财经表示,隔离天数调整为“5+3”,不但意味着一些隔离酒店、场所和相关人员的人力、物力上得到了进一步的释放,对于密切接触者的心理接受度上也是一种善待。 “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的隔离时间调整为‘7天居家’极大地减轻了基层社区的压力,也减少了一部分医疗资源的投入。”常荣山说,一个城市即使有高风险区,但是区内人员在流动到其他城市时,还是可以居家开展日常生活,这样更人性化。而7天4次的核酸检测属于管理措施上的优化,更便于基层人员去落地和实施。 常荣山还告诉记者,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的这一调整也很好,其实在于让这部分人员留在家中继续健康观察,这对于他们的休息,以及后续高风险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另外,常荣山称,对于入境人员调整为“5+3”也是为了释放出一定的医疗和社会资源,这与“入境航班取消熔断”是相辅相成的,人员之间的流动频次将进一步提升。 常荣山建议,对于机场等入境重点场所,一方面可以部署一些核酸检测快检设备、配套措施,为尽早落实现场流调后的防疫措施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提前设置缓冲区域,配好负压救护车以便第一时间转移患者。此外,可以在附近安排好隔离酒店(并非方舱),因为目前国内新冠患者以无症状和轻症为主,一些三星四星的酒店就可以符合要求。 |